大家好,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能源汽车新政的问题,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新能源汽车新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国家目前对新能源汽车有什么新政策?
感谢邀请。
为了治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国家目前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减免新能源汽车购车税,2018年对新能源汽车补贴门槛明显提高,要求续航里程不低于150公里。与2017年相比,每50公里续航里程补贴差额相差1万元左右。
为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上已财政政策鼓励在公交、邮政、环卫、出租等公共服务灵域大力推广,中央财政重点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最高的可获60万左右的补助。地方财政重点对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与维护保养大力支持。
1.2018年补贴政策于2月13日四大部委联合发布的,补贴政策比2017年更加完善,更加惠民,更加接地气。
2.对整车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更加规范严格,纯电动汽车补贴政策2020年前降由补到免,所以每年都是足年缩水的,比2017年少40%左右,所以说新能源车企应该储备创新技术,跟不上大趋势将会被淘汰出局!
2018年2月12日,农历新年前夕,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
简单点来说,就是18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尘埃落定,也为之前网传的各种版本画上了一个句号。
新的一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如何调整,这里简单划重点。
首先是实施时间,2月12号之前,仍按照17年的标准;同时设置了18年2月12号至6月11号为过渡期,过渡期上牌的汽车按照17年补贴标准的0.7倍执行(乘用车);18年的补贴政策从6月12日开始执行。
补贴的计算方法相比于17年更加细腻,也更加科学合理。
对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新能源车退坡明显,相反,进一步加大了对长续航里程、高能量密度、低能耗车型的支持。
从整体上来讲,新能源汽车补贴朝着逐步退坡的趋势发展,也印证了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今年百人会上提到的在2020年***补贴全面退出但要逐年消化的说法。
技术|原创|精致|有趣
汽车圈儿的清流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汽车人参考”,获取更过精彩原创文章
主要是购置税上和***上有点好处了,补贴上相反退坡了,请关注:容济点火器
1、依据财政部等部门发布的公告,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这个时间段,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的购置税。而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来实施管理。对于燃油车而言,购置税=购车款/1.17*10%,以购买一辆10万元车型为例子,取消优惠以后(购置税按10%征收)购置税为8,547元,相比目前7.5%的购置税6,410元要多交2,137元,而新能源汽车就免去了这些费用。
2、新能源车优惠政策退坡两成,2018年的新能源车型中央以及地方补贴标准和上限,在现行标准基础上边退坡了20%。新能源车型补贴由国家和地方来共同构成,以北京地区来说明,目前纯电动车型根据续航里程的不同分为三档来补贴,补贴的金额分别为3万、5.4万和6.6万;2018年补贴退坡20%后对应补贴金额为2.4万、4.32万和5.28万,补贴金额分别减少0.6万、1.08万和1.32万。
3、地区有差异,插电混动和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在北京地区不能再享受补贴了,而在上海、广州和杭州等地则可继续享受补贴。以上海情况来说明,目前插电混动和增程式混动动力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大于等于50km车型则享受3.4万元的补贴(国家2.4万+地方1万);满足发动机排量小于或等于1.6L、混合动力工况百公里综合油耗小于或者等于5.9L、油箱容量小于或等于40L的条件,再给予每车1.4万元的补助,共计补贴4.8万了(国家2.4万+地方2.4万)。补贴全面退坡后,补贴金额减少0.68万到0.96万。
4、***买车上也有好消息的,自从2018年1月1日起,自用传统动力汽车比例不变为80%,但是增加了新能源车***的条例,最高***比例为85%。二手车的***比例也从50%提升到了70%。自明年开始都可以享受更高的***份额,花更少的首付轻松把车开回家。
5、新政对新能源汽车作出了定义,即“***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所以要获得上边的好处,新能源汽车需要满足这些条件了: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符合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技术要求;通过新能源汽车专项检测,能达到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标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或进口新能源汽车经销商在产品质量保证、产品一致性、售后服务、安全监测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方面符合相关要求。
到此,以上就是对于新能源汽车新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能源汽车新政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