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2023年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景图谱(附产业政策产业链现状图谱产业***空间布局产业链\发展规划)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比亚迪-002594.SZ-;上汽集团-600104.SH-;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欣旺达-300207.SZ-;汇顶科技-603160.SH-等
本文核心数据:全国新能源汽车供需规模;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郑州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郑州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与规划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价值链分布
——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模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增长。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产量705.8万辆,同比增长99%,实现销量688.7万辆,同比增长9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提前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2025年发展目标。
——新能源汽车产业价值链分布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包括电池材料、元器件、电机电控和常规部件等等;中游是整车制造,按车辆用途写细分为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商用车;配套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运营服务;下游包括汽车后市场服务、电池回收等。
根据新能源汽车各产业链环节的毛利率状况可知,目前,元器件-IGBT、上游电机电控及下游汽车后市场环节的利润水平相对较高,其中汽车后市场服务的代表性上市公司毛利率高达45%-55%;另一方面,上游常规部件、内外饰件等环节的毛利水平较低、附加值较低。
注:上述毛利率区间以行业代表性上市公司2021年毛利率填列
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环境
近年来,郑州市为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断出台新政策,从产业布局、技术升级、配套设施、购买补贴等各个方面予以支持。
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现状图谱
——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图谱
在政策指引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断完善,在锂电池材料、电池制造、电控电机、底盘系统、车内外饰、整车制造及配套市场环节均有企业布局。
——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地图
从产业链各环节的代表性企业分布地图来看,目前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聚集于东部地区及相关产业园区内。郑州高新区汽车电子相关企业较多,而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牟显辖区内动力电池企业分布较多,金水区的汽车后市场竞争激烈。
——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载体图谱
根据《郑州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郑州市将在未来形成“一核一带多点”的专业化、协作化、联动化新能源汽车空间发展格局,其中“一核”即指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宇通及一汽解放均在经开区规划了基地项目,其中宇通新能源商用车基地于2022年7月开工建设,预计2031年可实现产值300亿元。此外,郑州比亚迪落地航空港区兴港新能源产业园,目前正在招兵买马,加快建设。
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表现良好
2010年,郑州市作为国家“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之一,率先在城市公交等公共交通领域大力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目前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尤其是在新能源客车领域更具优势,形成了以宇通客车为代表的一批领军企业。宇通新能源客车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25%,排名全国第一,为代表的国内领军企业,为做大做强郑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上半年,郑州市新能源整车产量1.75万台,并保持了新能源车每月新增万辆的速度,市场渗透率已超过3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1至2022年,郑州市分别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7.69万辆和10.9万辆,均排在全国前十。2023年1月,郑州市已销售8675台新能源汽车,跻身全国第五。
——新增注册企业波动增长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历年新注册数量也在快速增长。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72家,2022年新增155家,同增超过100%,截至2023年2月,已有33家相关企业与2023年新增注册,可见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正处热潮。
——配套设施同步建设
截止2022年上半年,郑州市已建成新能源充电站1500余座,公共充电桩约2.4万余个,占全省50%以上,主要分布在公共机构、用户居住地、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领域等,可服务约20万辆新能源汽车。此外,在省、市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鼓励下,社会各界参与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已有70余家企业在我市实地开展公共充电服务,其中包括排名全国前10位的特来电、国网、星星充电等企业。
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及规划
——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
根据2022年6月郑州市发改委出台的《关于加快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至2025年,力争全市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能超过100万辆。
——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郑州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十四五”期间,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在于: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能力、提升新能源汽车零件配套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完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大数据招商指南(两链两图两池两库两平台两清单两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2023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如何,前景如何?
——原标题: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接近800万辆
2020年10月,***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其中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前瞻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进行预测,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02万辆,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到783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及汽车售后市场展望
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及汽车售后市场展望
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和趋势如何?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有哪些发展机遇? 2016年到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的过程是怎样的,未来的增长趋势又是什么?国内车企的竞争格局如何,新能源汽车在各地区的具体渗透率如何?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重点在哪里,如何进入市场?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雪红受邀参加汽车零部件界主办的“2023(第三届)中国汽车后市场产业趋势峰会”。作为主讲人,她发表了题为《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与汽车后市场展望》的演讲。
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和发展趋势
郎学红在演讲开始时表示,很多行业连续三年受到疫情冲击,尤其是2022年,受疫情管控影响,无论是汽车制造商、汽车经销商还是经销商,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压力。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能源汽车依然逆势飞扬,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迅猛。
全球视野角度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
2016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尤其是2021年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增速将翻倍以上;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1000万辆水平,年均增速接近50%。郎雪红强调:“虽然2022年1050万辆汽车的数据是估算的,但可以看出全球新能源市场正在蓬勃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全球占比保持在50%以上
在整个新能源市场的格局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吃掉了这么大一块蛋糕的一半以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50%以上。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占全球60%以上。 “我国新能源汽车一直占据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为了保持领先优势,从2022年开始,拥有新能源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纷纷加快海外布局,我国新能源出口也成为汽车出口非常重要的力量,而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无疑将带动新能源特别是三电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布局。郎雪红说道。
据统计,2021年,特斯拉将位列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众集团紧随其后。 2022年1月至11月,比亚迪跃居全球新能源汽车榜首,占据全球近20%的份额。第三位是上汽通用五菱,大众排名第四。全球前20强新能源车企中,一半以上是中国车企,包括广汽、奇瑞、长安、吉利、哪吒、长城等。
中国新能源车企强势增长,插电混动开始对传统燃油车全面替代
郎雪红在演讲中还提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增程器)已经开始全面取代传统燃油汽车。她表示,新能源汽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电动汽车,完全由电力驱动;另一类是纯电动汽车。另一种是具有双动力系统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既有发动机又有电池。过去几年,混合动力车型占比在20%左右,但到了2022年,在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企业带动下,混合动力车型占比大幅提升。与同档次纯燃油汽车相比,体现出强大的竞争优势。
自主品牌新能源保持高速增长,竞争格局还在变化中
从我国整体新能源结构来看,新能源自主品牌阵营渗透率最高,占据整个新能源市场的80%。在具体企业结构上,比亚迪遥遥领先,尤其是在混合动力市场,比亚迪的领先优势更加明显。 2022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前十名企业中,理想排名第二,其次是塞莱斯和吉利,但这些车企与比亚迪还有一定距离。然而,我国前十大新能源纯电动、PHEV企业中,基本看不到合资企业的影子,在混合动力领域只能看到一些外资或合资车企的身影。
全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均衡,高线城市接受度高,机构用户占比下降
郎学红在致辞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省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由于各地政策、***推动、产区布局、消费者认知和接受程度等差异,各省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各省新能源汽车具体情况,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五名分别是:广东、浙江、江苏、上海、河南;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超过30%的有:上海、海南、广西、浙江和天津。
郎学红强调,由于部分省市的一些政策变化,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会发生相应的调整。比如上海新能源车牌政策调整释放信号、全球双碳目标要求等,政策导向将更加倾向于纯电动汽车。从城市分类来看,一线城市贡献了近三分之一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二线、三线城市均占比约四分之一。随着细分市场车型的填充,相信也会相应地发生不同的变化。
从用户类型来看,新能源汽车机构用户占比将从2017年的近40%下降到2022年的20%,个人用户将逐渐成为主流。郎雪红表示,用户类型的变化反映出市场不再是强制要求。与此同时,新能源二手车交易变得活跃,这将对后市场产生很大影响。可以预见,新能源汽车相关外观件、易损件的市场需求将会增加。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主追求更新的技术和性能,新能源车主换车的比例增加,不断的迭代也将带动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展望
“2022年年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辆,使得新能源汽车对售后市场也产生巨大的影响,每年会以接近1000万辆的增量持续增长,这个增速还是非常快的。”郎学红对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情况十分乐观,她表示,“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在超过3亿的汽车保有量的大盘里会占到10%,也就是说,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中每10台就有1台是新能源汽车,是不到0.5台,保有量渗透率是4.1%,按照市场,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渗透率就会翻番,那个时候我们的汽车保有量会超过3.5亿,新能源车达到10%的渗透率,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会达到3500万台以上,这是非常大的数量。”
事故车维修是新能源售后服务收入主要来源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售后市场来说,维修企业能够参与的主要是哪一块的市场?郎学红提到,事故车维修是新能源售后服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新能源汽车,车机与手机的绑定、厂家质保期较长等因素,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主要是授权渠道来完成。
郎学红进一步阐述:“社会独立的维修企业,没有主机厂的授权,很难获得新能源专用的维修设备的解码器、设备和专用的零部件等,包括相应的维修资料暂时还没有强制公开,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实际上整个新能源汽车维修以授权体系为主。新能源售后产值主要来自于事故车和三电维修,主要参与方为主机厂、三电企业、授权服务商及大型售后连锁。
新能源车售后多方参与,三电企业开始入局
谈及新能源车险,郎雪红表示,新能源车险是车企生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斯拉在美国成立了保险公司,可以直接开发车险产品,因为可以掌握车主的使用行为,实现精准定价。比亚迪收购易安保险也意味着其直接进军保险领域,利用技术手段第一时间触达脱离风险的用户,再加上数字技术,可以精准计算保险费。
此外,越来越多的三电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例如,宁德时代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动力电池维修站。未来,宁德时代还将通过与各大零部件企业的合作,进军售后服务领域。独立系统也在积极布局整个市场。独立系统可能会积极争取成为生力军,或者成为新能源独立品牌的单一售后风口。新能源领域的***和技术积累。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十四五”汽车保有量预计将达到3600万辆。
展望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的发展,我充满信心。预计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过50%,2035年可能没有纯燃油汽车,预计203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产值也大幅提升。铝合金车身及形状较复杂,钣金人工成本较高。未来涉及的三电维修将会更多,工作时间也会更高。
郎学红还强调,传统燃油车企业不应气馁。整个市场的更新换代至少需要20年的时间,传统燃油汽车的机电维修将持续快速增长。 “传统燃油车平均车龄接近8年,到2025年,车辆平均车龄将接近10年,这将带来更多零部件需要更换。除了二手燃油车市场,交易流程需要翻新,部分部件也会提前更换。
此外,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企业未来必须跟上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步伐,积极跟进整车厂海外布局的步伐,在海外建厂,乘势而上。 “OEM+新能源”“出海”的机会为新能源汽车厂商提供支持,这些都是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未来必须抓住的发展机遇。